抖音安全中心又推新功能——抹除同质化粉丝。
今后,违规账号依靠生产、传播同质化内容获取的新抖音粉丝,将被平台精准抹除。
运营社注意到,今年以来,抖音为「净化网络安全环境」陆续推出了三个功能:
前有提升反诈干预能力的「抖音小安」和全方位管理用户评论和私信的「预防网暴能力」,现在,面对严重影响用户上网体验的「同质化内容」,抖音又推出了「抹除同质化粉丝」功能。
可见,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抖音正全方位进行「功能迭代」和「新品输出」
什么是「同质化内容」?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创作者迎来一大波利好。
但是运营社发现,从2021年以来,各类平台上的「同质化内容」也越来越多了……
所谓「同质化内容」是指某些不良账号,通过复制主题、脚本甚至文案,批量生产出几乎一模一样的短视频,再通过直播带货、交易账号等方式进行变现。
更过分的是,这些视频本身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账号持有者完全靠文字编造煽情故事、捏造争议是非,来吸引新抖音粉丝关注账号。
比如「丈母娘和女婿成了小区的笑柄」这类同质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多个版本。
除了名字换了,场景换了,其内容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女儿车祸去世,丈母娘照顾瘫痪的女婿,却引来大家的嘲笑。
这些视频完全在靠打伦理擦边球,博取关注,利用捏造的故事煽动用户的情绪。
再比如「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18万」系列,这类视频的内容也都大差不差,一个个自称“精通人性”的女讲师,重复讲述自己如何二婚找到高富帅的故事。
通过这类博眼球的文案,不少「心智不够成熟」的用户被“讲师”打动,报了他们训练营的课程,学习如何傍上富豪,如何二婚找到高富帅,如何让客服求着自己买单……
「同质化内容」的大量出现无疑是一个糟糕信号:
一方面,对于平台而言,「同质化内容」显然会破坏内容生态。
由于短视频时长较短,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不良用户能够持续复制粘贴那些「标题党」、「蹭热度」的劣质内容。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发生,造成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流失。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频繁提升到这类无营养的「低级内容」,也会引发用户的审美疲劳和反感心理。
因此,不少短视频平台,都开展了「治理同质化内容」的举措。
但是,与此同时,同质化内容也在持续升级,其蔓延过程,也越来越狡猾。
抖音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运营社: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同质化内容」的标题和字幕一致,系统排查相对容易。
后来不良账号就对同质内容升级了升级,将视频文案、标题、字幕进行简单修改,但是拍摄场景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样的。
直到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从头到尾看似都不一样,但是音频文案却大大雷同的情况。
于是,针对这些不良账号可复制性强、升级换代快等特点,抖音上线了一套从源头切断利益链条的「组合拳」。
组合拳:抖音打击「内容乱象」
抖音不是采用删除、处罚等简单粗暴的管理,而是按照违规账号的「创作动线」,从标准、技术、产品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建设上,组合打击内容乱象。
1)高标准:限制生产
首先,抖音在创作端就开始打击「同质化内容」。
在短视频时代,在平台上传内容几乎是无门槛、无审核环节的,以及大多数平台往往是在同质化内容发出以后,再对其进行限流,约束效果十分有限。
但是抖音在生产源头,就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审核标准,并实时更新,确保同质化内容无法“扩散开来”。
此外,抖音还上线了同质化内容黑库,不断收录案例,对违规内容进行智能分析,实时监控相关变体,保证源头审核的快速和准确性。
「同质化内容黑库」自从上线以来,已经清理了约25万条同质化博流量视频,自动打压违规视频3923条,对842个违规账号处以短期或者长期封禁。
2)多功能:多重打击
其次,抖音最近推出了「自动抹除同质化粉丝」功能——违规账号依靠生产、传播同质化内容获取的新粉丝,将被平台精准抹除。
这项功能精准洞悉了「违规创作者」的不当利益诉求——吸引更多的抖音粉丝关注,从而变现,对其最在意的点进行精准和严格的处罚,大大震慑了违规创作者。
①精准
不少平台在打击违规内容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顾虑:
如果打击力度太重,容易误伤创作者,降低其创作积极性;但如果打击力度太轻,又很难震慑违规账号,造成「隔靴搔痒」的情况。
抖音打击同质化内容的「精准性」体现在,抖音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立刻对创作者采取删粉、封号等雷霆手段,而是将「违规情况」进行多级划分,按照等级分层处理。
首先,如果抖音发现一个帐号下有多个视频出现同质化现象,会对其进行封禁15天的处理。
其次,如果相同帐号第二次被发现「同质化」等违规行为,抖音对对该账号事实封禁30天的处理,并被精准抹除该账号因「不当手段」得来的粉丝。
最后,如果经历了前两次处罚,该账号仍然持续违规,抖音才会永久封禁该账号。
这样一来,通过严重程度,对违规账号进行分级,既实现了对违规行为的有效警告,又避免了创作者无意模仿时被误伤。
此外,这种「精准性」在之前推出的抖音小安和防网曝功能上也均有体现:
抖音小安可以通过智能工具,分析用户面临的潜在风险,通过弹窗提示、安全确认、智能语音等交互方式对用户进行分级干预。
凭借着差异化的处理能力,针对不同风险的目标用户,抖音小安平均每天帮助80万用户抵御潜在的风险。
比如抖音的防网曝功能,既从评论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弹窗提醒——“该评论可能会给他人造成负面影响”;又从接受者的角度出手,为其提供「风险提醒」,并提供“拉黑、举报和移除粉丝”等弹窗,还利用算法识别谩骂信息,自动将其折叠到陌生人垃圾信息中。
②严格
抖音打击同质化内容的「严格性」体现在打击范围广,打击力度大,震慑效果显著。
抖音的同质化处罚措施,遍及所有创作者,无论该账号拥有多少粉丝,只要出现违规,都会受到相对的处罚,即使是坐拥数十万粉丝的大号也不例外。
官方数据显示,抖音已经先后清理视频43258个,处罚账号1084个。到目前为止,抖音公布数据显示,新功能上线以来,抖音同质化违规用户数量已减少75%。
至此,该功能也标志着「创作-发布-处罚」这一完整打击链路的完成,有效震慑了希望从同质化创作中不当获利的违规创作者,使违规人数大幅下降了75%。
这种严格属性,和抖音小安以及防网暴功能也是如出一辙:
拿防止网暴功能举例,平台通过模型识别、人工巡查、举报受理以及舆情监督等方式,从短视频、评论、私信等多个环节严加管控。
从3月以来,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抖音就拦截处理了违规视频1032个,评论内容645条,对468个存在网暴行为的账号处以禁言甚至封号处罚。
此外,抖音小安更是和多地公安联动,只要发现诈骗行为立即封号,打击网络诈骗账号超过52万个。
连续推出3款安全产品 抖音是怎么做到的?
运营社发现,在和「乱象」斗争的过程中,抖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战略模式」:
第一,责任和科技双重加持。
从「内容平台」出现的那一天起,劣质内容就一直存在,违规账号不遗余力地生产着黄色、暴利、煽动情绪等擦边球内容。
有的平台投入大量成本抵抗灰产入侵,有的平台却似乎无动于衷,任由灰产肆虐……
归根到底,能不能抵抗灰产,最重要的是平台的责任感和科技力。
责任感决定了平台能不能坚持打击违规内容,科技力决定了平台治理时能不能最有效的执行责任感。
对于抖音来说,平台安全和网络环境始终是第一位的,只要内容违规,即使是坐拥百万抖音粉丝的用户,也要接受违规处罚。
根据抖音的官方数据显示,在2021年抖音累积处罚违规创作者97.1万+人,其中百万以上粉丝者8484人;抖音处罚低质内容创作者6.7万人,短视频152万条,直播间8万个,通过专项治理,用户好感度提升8.4%。
科技力决定了平台能不能有效打击违规内容。
受到巨大的利益驱动,违规内容会不断“更新迭代”,这就要求抖音投入大量的精力,提升科技力。
比如,抖音上线的同质化内容黑库,就能够不断收录案例,对违规内容进行智能分析,实时监控相关变体,做到即使违规内容更新也难逃监测。
第二,掌握全局视角,从整体着手。
对于违规内容,传统的治理措施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直播间出现违规内容,就对直播间进行处罚;账号打擦边球、搞黄色,就封禁账号。
这样一来,在打击违规内容的同时,往往导致「治标不治本」——封禁一个账号,还会有数不清的「克隆账号」出现。
对此,抖音做到了从全局出发,多角度出手,切断违规内容出现的可能。
防网暴功能做到在不同视角采取措施——提醒评论者安全留言,提醒收信人举报、拉黑恶意评论的粉丝;在不同情况采取措施——对用户进行风险提醒,如果用户质疑评论危险言论也会被抖音折叠。
这样一来,抖音才算全方面遏制网暴。
再比如,面对同质化内容,抖音也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通过生产端的「确立标准」和惩处端的「抹除粉丝」等多个端口解决该问题。
第三,形成「肌肉效应」,厚积薄发。
依靠科技力和责任心的同时,抖音形成了掌握全局,多角度打击违规内容的新思路。
这样一来,在新模式跑通以后,抖音就能够快速借鉴以往的核心经验,根据待解决的问题,快速复制出新方案。
进入2022年,抖音在平台治理上,不断出新动作——从推出抖音小安,到预防网暴功能,再到现在的「同质化粉丝抹除」,每一个功能的推出,都是在创新该领域原有的治理方案。
我们不难发现,抖音这些新动作,在原理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都是主要依靠科技,而非人力审核;都是结合问题本身,多角度出击,从源头严格打击违规内容。
抖音的厚积薄发——在3个月内容连续推出3款安全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看来,抖音维护平台安全的下一部动作,真的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投入的是系统根治的精力,换来的是平台健康的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