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是千古难题啦,毕竟所有的计划都赶不上变化,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一年,会有哪只"黑天鹅"冒出来。作为一个曾经在天猫做了几年小二的人,我们先了解一下平台的需求:
1、更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淘、京、多三巨头竞争的情况下,阿里要保持市场地位,更要保持整个马爸爸帝国的江山,电商就是基础,市场份额又是电商的基础。比如当年为了狙击京东,在3C品类阿里是盯着市场份额大,同时必须亏钱干,很多品类都要扣点,但是3C品类扣点可以全返,用老逍的话就是要拖住京东,为集团赢得战略机会。
2、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亦或是数字化,本质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没有学习桌,到全力支持学习桌品牌。从嵌入式洗碗机到水槽式洗碗机,活动资源给得不要不要的狠。都是让平台在新的需求中找到增长点。
3、更高的财务收益。蒋老板虽然地位稳固,但架不住各种事情的影响,要想再回到合伙人最高权利层。
CEO又是从CFO来的,作为上市公司,必须保持财报的亮眼,财务指标就必须高增长,电商无非就是广告和扣点收入,还有GMV,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补单基本怎么抓,双11搞成11天的底层原因。那么基于这些目的和需求,对于商家层面来说会有哪些变化呢?我觉得三个方面会非常的明显:
1、马太效应更明显,头部商家越来越大。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淘系作为一个控商控品的平台,自己不能和对手去干架,那就只能让平台的商家去,而头部商家获利最大,最容易听指挥,所以一定会扶持头部商家越做越大,只到某天客大欺店。
2、店铺的产品要更多,更细分。满足需求为目的,左手用户,右手商家,所有的改版也好,内容化也好,其实都是为了更高效的匹配,从而实现更多的成交。那么多的链接通道和流量入口,每个入口的要求还不一样,站在店铺经营角度,必须做出更多不同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满足不同用户和渠道的要求,所以SPU必然会增加。
3、付费产品更智能,充值就好了。财务收益要提高,广告费比扣点收入还要高,那么如何让广告的收入短期内可控呢,其实就是系统上做文章,想当年某度从竞价到凤巢,阿里从钻展到超级推荐,收入都是成的上升。直通车当年,要让收入增长10%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把参考出价上调10%,然后一堆商家就自动跟上了,收入目标准时准点完成。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