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拿是京东的一个产品,用户通过京东金融平台购买由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广交所”)的理财产品,同时通过中融信托下设的信托贷款购买所需商品,并以理财收益归还信托贷款,周期结束用户获得最初投资的本金以及购买的商品。
想做“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的京东金融,遇到了大麻烦。
2月17日下午,微博实名认证财经博主曹山石爆出《关于商请京东白拿业务定性的函》(下称文件),并称“央行金融市场司函件,发银监会、证监会、工商总局等:京东金融涉嫌承销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涉嫌误导欺诈、涉嫌商品交易误导宣传、中融信托涉嫌违规。”
京东金融下午迅速回应称,“未收到相关监管部门”下发的上述文件,并对此表示“震惊”。京东金融还称,在跟监管层保持主动沟通,秉持“拥抱监管,主动合规”的理念,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各项业务。
不过根据爆料文件,该文件并不需要下发给京东,而是发给银监会、证监会、工商总局办公厅等机构,商请相关监管机构对此定性;该文件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今年1月17日发出,盖有央行金融市场司的章。
文件称,决定将“京东白拿”业务纳入对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专项整治, 并请上述几个部门在2月4日之前,对京东金融、中融信托、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广金中心”)等相关业务方进行定性并提出处理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称,京东白拿业务已经在1月底下线,京东金融方面的解释是基于改善用户体验,要“对其进行升级后再推出”。
有业内人士则告诉财新,京东白拿在资金募集合规性、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才是导致其下线的原因。
“白拿”业务于2015年8月18日正式上线,该项产品之前名为“0元购”。根据当时产品介绍,用户只需购买一定数额的定期理财产品,就可换取相应的商品(比如一部手机),相当于将收益前置,并将其定位为理财场景化的一步。
有业内人士详细分析了“京东白拿”的交易结构:消费者看中一款商品后选择“京东白拿”,在线上签约一份信托贷款,以向京东支付获得“免费商品”的货款,然后购买京东平台的相应理财产品,授权京东金融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扣取该理财收益,并以此收益优先偿还消费者申请的贷款及利息。
看似简单的“京东白拿”只要投资一笔理财产品即可,实际上整个交易结构复杂,包括信托贷款、理财产品、支付结算等交易,一共要签约五份协议。其中,理财产品提供方为广金中心,京东金融作为平台提供产品发布、签订和查阅等相关服务,中融信托提供信托贷款。
上述模式的风险点就在于各个交易主体在上述交易中的权力义务关系复杂嵌套,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承担责任不明确,投资收益在有可能为负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并未明示。
上述文件总结了京东白拿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广金中心涉嫌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且涉嫌将各类资产拆分份额化发行等规定;京东金融涉嫌承销未经核准的公开发行证券、涉嫌误导欺诈和商品交易误导宣传;中融信托这涉嫌违反信托贷款的有关规定。
其中,文件解释京东金融“涉嫌误导”时说:“京东金融向消费者推荐白拿业务时,主要突显商品白拿性,淡化了消费者需要购买理财产品并办理信托贷款的复杂交易的行为。此外,当信托贷款出现损失时,消费者需要补足差额,否则将纳入人行征信不良贷款记录。消费者可能误认为将资金存放一定时间后可以白拿商品,并不了解白拿业务是投资理财产品且有风险。”
目前,广金中心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中融信托则对媒体回应称,公司在“京东白拿”业务中仅承担通道角色,尽职调查和管理由委托人(京东金融)承担。
另据财新报道,还有业内人士对京东金融找信托公司为其通道提供消费信贷表示质疑。“此举不仅没有降低资金成本,反倒增加了交易环节和费用。”行业通道费率通常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而京东金融完全可以利用京东关联小贷公司的牌照提供贷款。
2月11日,刘强东在京东年会放言,京东金融到2020年要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要真正成为一家强大的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做到尊重监管,尊重消费者,不违反监管规定,不“误导欺诈”。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京东白拿因为争议性太大,已经下线,日后到底如何,大家只能等着时间看,更多最新资讯内容就在开淘网~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