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双十一成了购物狂欢节。每年双十一,网店生意异常火爆,但是提升过十一之后随之而来的“快递变慢递”、“退货率飙升”也成了典型的双十一“后遗症”。那么双十一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呢?
问题一:吸引消费者,商家提高原价再打折
家住市中区滨江西路的朱女士发现,离“双十一”越来越近,实体店、网店打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她发现,市中区交通路某商场的一款衣服标价也由原来的600多元涨到了近2000元,商家挂牌标注“打6折”,算下来却比原来的价格贵多了。
其实,商家“遇节打折”已经成为他们促销的惯例。老家在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中沟村的陶永群女士在内江打短工,她也有过类似经历。每逢传统节日她都要回老家看望家人。一次大假前,她准备到某商场为弟弟购买一双品牌皮鞋,她看中的那款皮鞋标价288元。但双方价钱还没有谈好,车便来了,陶女士遂决定等节后回来再买。可是,当她再次来选购时,发现该款皮鞋“庆祝节日大促销,打5折了”。细看价格,发现标价已变成了888元,气得陶女士放弃了消费。
调查发现,不管是网上打折还是实体店优惠,许多商家为了促销,纷纷推出“折扣价”。许多“月光族”、“剁手族”都赶在这个貌似优惠的节点进行大采购,殊不知却得不偿失。记者采访消费者得知,他们从商家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是“只有‘双十一’才会有‘限量’优惠,错过这个‘节日’就只有原价购物”。至于节点前后商品的标价是否出现了变化,很多“马大哈”消费者并不曾留意。
东兴区和平桥某牛仔裤专卖店老板张丽说,其实平时最容易买到便宜货。“因为平时生意平淡,商家往往会降价出售。相反,遇到节日,商家提价促销则是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如果购物要讲经济实惠,不一定要赶在节日的时候。”
问题二:看到折扣就想买,忽略了商品实用性
调查显示,许多实体店利用“双十一”推陈出新、加快运营。“冬季很快就要来了,而秋季的货还没有完全消化。”城区某皮鞋店老板孟学文先生说,市民在“双十一”购物节“赶趟子”购物,确实能买到相因。不少商家在此期间会加大促销手段,加快囤货的流通。
明白了的商家销售路子,资中移动公司某经营店负责人钟女士也喜欢“错峰购物”。她和好友们选择“双十一”购买夏季的东西,这样价格会省下4成以上。当然,要使用这些东西,至少要等到来年。“这是忽略商品的实用性,将经济性放在了首要位置。”钟女士表示。
“赶趟子消费”忽略商品实用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了解,不少追求时尚的女性朋友购物凭兴致,赶潮流。许多服饰背进家门,有的只穿了一次。据从事旅游业的市民王女士介绍,她的许多服饰还没有来得及穿戴,就已经过时了。“看到打折不买手要痒。”谈起自己的购物陋习,她总是这样自嘲。记者了解到,她的服饰装了几个大衣柜,仅时尚的裙子,就有一个壁柜。调查发现,一般“剁手族”购物是不在意商品的实用性的,只是在完成交易后,才开始后悔。
问题三:“挤”消费节点,质量问题难解决
为了赶“双十一”节点购物,不少购物“爱好者”已经在网银卡、微信钱包里备足了资金,只等商品开抢。早已将商品的实用性、经济性忘在了脑后。
内江师院学生小林是海南人,她说,在“双十一”购物最容易遭遇质量问题。首先是商家销售量大增,发错批次、颜色、款式的情况比比皆是;其次,以次充好者大有人在;第三,售后索赔或者因途中挤压造成的系列问题,都会因为商家太忙而延误。相对而言,在实体店购物,商品质量问题更容易得到保障。
据退休干部杨女士介绍,女儿去年“双十一”在网上购买的紫砂水缸出现渗漏,多次与商家联系后无果。“紫砂水缸是易碎的东西,退回去很难。”杨妈无奈地说。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杨女士透露:至今,这口问题水缸也只能放在家里当摆设。
调查发现,每到“双十一”购物节,出现质量问题一般要两三个月才能消化殆尽。除了因商家旺销、物流等原因导致质量问题外,更多的是大家“赶趟子”,选择“挤”这个消费节点造成的。
问题四:节日购物潮,安全问题难保证
市民雷女士家住经开区138号小区,每个月她都要在网上花掉几百元购物。她说,赶节日购物潮最容易遭遇安全问题。此前,她花20多元在网上购买了衣物。送货员送到小区外才给自己打电话,但因为自己上班无法收货。送货员便称“手里需要送的货物还很多,改日再给她送”,雷女士同意了。
第二次送货员再打电话时,雷女士因突发事情外出。送货员称将她的货物送到了小区外的快递店,让她自己去取。后来,雷女士去了五六次,快递店都没有找到她的货。有一次,女店员甚至称雷女士的货已经被“清仓丢了”。直到她打算投诉该快递公司时,她的货才“冒”了出来,但这已经是2个月后的事了。
在市中区报社路某快递店经营人员处了解到,每到“双十一”,因为发货多、收货多,出现问题在所难免。谈到安全性,服务人员认为平常投递的安全性、准确性更高。长期从事货运的老王师傅也认为,“忙中难免出错,因此每每遇到节日,自己投递货物都会更谨慎。”
双十一这些问题你注意到了吗?在此提醒大家,双十一平常心态购物,不抱捡相因心态交易,才最有可能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