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高考生填志愿的时候,身边高考的人非常多。也有一些朋友跟我征求意见。
虽然说大学学的专业,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按自己专业就业,但是某些工作,还是挺看出身专业的。所以,我还是想谈一下自己对于选择专业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选择专业要看行业发展。
想起,03年我当时报专业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兴趣,对自己的未来是毫无所知的。当时填专业,我竟然是抄的别人的。现在想来,真是对自己不负责,但也没有办法,我根本分不清我填国际贸易和填经济学的区别,不知道填写的专业(行业)对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这应该也是现在高考生不知道怎么填写专业的原因。
我们选择行业的时候,有一个标准:这个行业未来是上升的。正是因为上升,需求的速度大于供给的速度。所以就会产生很多不错的机会。
而选择专业也是这样,要选择那些行业上涨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专业。
举个例子,我03年上大学,上的审计学专业,当时全国刚开始“审计风”,国家也在出各个央企的审计报告。很多企业慢慢变大了,也有了审计需求。更重要的是,全国有审计专业的学校,就两三所,而我们学校又是这个领域最权威的。
除了学审计学专业,我还同步修了国际会计师专业,专门应付国际性的、外企的一些会计业务。
当时我选择这两个专业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后来才想通,这两个专业都是国内需求性非常大的。所以,我的同学们,几乎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印象中07 年毕业的时候,我们宿舍6人,除了我创业,5个人的毕业月收入都超过4000元/月,而且近期我了解下来,他们几乎都是年薪近20万。因为他们所积累的能力,都是市场稀缺的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即便是趋势型专业,也不一定上了大学就无忧了。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变化非常快,所以大学里基本上学不到东西,如果想真正掌握接地气的技能和能力,还是要参加一些社会培训比较好。
第二,选择技能性专业。
在商科相关专业中,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学等这些专业都是很火的,但是这些专业学出来,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几乎都跑去当业务员去了,而偏偏他们学的跟业务员的技能还是不匹配,他们还得看陈安之的销售经验。
当你学的是非技能性专业,你就没有了特长,就难找到好的工作,除非你在这个领域真的出类拔萃。
印象中当时我们大学时,有个大学生叫杨少锋,大学时练就了超强的营销能力,毕业时也给自己营销了一把,结果被很多企业抢。但这种营销人才的培养,是很需要天赋和努力的。要不谁又会把企业的营销工作交给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呢?
另外理工类的,像什么应用数学,生物科技这些专业,学的东西比较宽泛,也缺乏核心竞争力。
不过,大学里的技能性专业,学的技能都不是非常落地。比如计算机吧,学的都是过时的计算机技术。90%的学生都会另外报名一些社会培训,比如专门学习ios、html5开发等。
第三,选择冷门性专业
而另一些技能类的专业,也不能是太热门的,比如会计这种技能,我现在一问一个女孩,想学一门技能是什么技能,很多人就说是会计……谁都会的技能当然没有竞争力。
另外还有语言,学英语现在出来找的工作都是外贸业务员(但外贸市场在萎缩),英语翻译师的费用也不是像20年前李阳混的时候那么高了。估计学语言类的,得学习一些冷门语言,这还会有一些机会。比如说某些大企业要进军某中东国家,肯定缺阿拉伯语言的人才,你要是有,机会就多多的,这个举的例子,是不是阿拉伯我也不知道。考虑到现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全球化,主攻市场是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那些国家的语言,也许正变得吃香了。
而另外一些技能,如工业设计、珠宝鉴定师、景区园林等这些冷门性技能专业,从趋势上看,都是未来应该火的行业,而且又是具体技能,学的人少,就业基本上不用愁。
就连医科专业,分类中都有一些热门和冷门的,比如临床医生,学的人很多,就业也难,如果是一些医科类的冷门分类,那就可以学习了。
大学4年后,我们都是把自己“卖”出去,你能积累什么样的能力,这是你当时唯一的筹码(也有人有个李刚这样的爸爸作为增加筹码),你就靠这个筹码卖个好价格。
选择专业时,找这个行业的前辈问一下:这个行业对这个职位的需求,未来是更大还是更小?
所以,我认为,选择专业与选择商机的逻辑是完全一样的。而且都是“卖”,一个是卖产品,一个是卖自己。
甚至由此也可以看出,商业能力,是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了商业能力,就是抓住需求,你才能永远处被别人需求的状态,当你一直被别人需要,就会生存得很好。
在此祝大学一切顺利!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